滑板灶台书

Back19.12.12

走近不科学之 滑板会飞

     

      我有信仰,我滑着板。

      滑板比我大60岁,比我父母大35岁,比我爷爷奶奶大18岁。

      1940年,加州的海浪腾空跳跃,金色的阳光不吝地洒在这个蓝色星球,越来越多的人们爱上了冲浪,他们爱极了跌宕如人生一般的快感。令人沮丧的是,当条件不允许、没有办法扎进海里冲浪的日子,注定是一种折磨。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是不会轻易放弃玩乐的快感的。创造力+想象力+动手能力+疯狂=滑板。

      三年前我还是个刚踏入欧美圈的好奇小孩。对一切充满欧美气息的事物燃起了古卜莱仙火一样痴狂的热爱。如今回过头来仔细去看,滑板确实是欧美圈随地可见的标志和装饰品。还真要感谢Justin ,毕竟作为一个忠实的Belieber,他自学吉他、脚踩滑板的事迹和照片把我赶上了,练吉他和玩滑板的路上,一去不返。

      1978年,佛罗里达州的Alan Gelfand发明了Ollie,这绝对是板史上意义重大的时刻。另一个重要的信息则是加州距佛罗里达近4000公里之遥。可见从1960年,有公司卖出第一块滑板,1966年首次滑铁卢,1972年PU轮子的运用,1975走出加州这18年的时光,滑板从小胚胎长成了一条好汉。

      1995年,第一届X-Games在New Port成功举办。哦,我几乎可以肯定的告诉你,在我连个受精卵都不是的这年,我肯定以粒子的形式为Extreme Games的举办热血沸腾。嗯,这里的血大概就是核外电子呐。

      今天我还要提一笔我贯穿为精神力量的X-Games哲学。首先,X运动是和自然的结合;再者,极限运动很大众化,不需要举重员的强壮、短跑者的速度、篮球运动员的手长脚长。你只需要完美的地控制所驾驭的工具;最后,X-Games是极度个人化的,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生命潜能,冒险精神,不断向上。

       而B3作为极限运动的支柱(Skateboard,Blade,Bicycle),滑板理所应当具有无法撼动的Godfather地位。

      2016年,东京奥运会正式加入滑板竞技。

      好了,以上是科学,现在是走近。

      滑板当真是一项自带阳光的运动!属于那种让人想起来就快乐,看滑板更快乐,自己滑起来最快乐的运动。

“你为什么滑板?”

      这个问题你去大街上随便拉个滑手(前提是大街上有滑手),然后问他,大部分滑手说不出理由,还有可能板面砸你脸上。

      喜欢就是喜欢啊,而喜欢往往不需要理由。

      我一直在想,踩板的我和不踩板的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?我是一个非典型滑手,研究来研究去的结论偶然性误差太大,弃之。

“我们热爱滑板单纯是因为滑板,不想被贴上这这那那的标签。”

      08年的32岁军官田军,终于有了一家自己的全职板店。距离他第一次接触滑板,16载春秋倏而一瞬。他生命的一半属于滑板。而如他一般有初心和始终的滑手,太过稀少。他足够幸运,所以更不典型。

     而国内大部分的滑手拼了命也走不上靠滑板生活的道路。典型的他们,一边上班、上学,一边踩板。成招时的兴奋、摔地上的那句shit、轮子的沙沙声、板尾点地清脆的pop、板子One More Try的精神、哪怕连Vans上一个叠一个的补丁、手和脚一个盖一个的伤疤、都是他们踩板的理由。

     纯粹的热爱与感动,总要向现实低头,甚至屈膝。

     滑板少年的身影,时远时近。

     现实二字,自古多疼。国内不容乐观的滑板发展,让曾经热血的青年垂头丧气,最终放下滑板,因为生活,因为家庭,因为压力。
    

     典型的国内滑手,更像是一群做梦者。从26,17岁开始萌芽,终止于27,28岁。于他们而言,滑板更像是一场长达十年的梦。在这场梦里,他们会很专注、很用力,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日日滑行至夜阑;他们会天天摔,却抱着板子说“这就是生活。”但故事的结尾,往往只余一句“我当年也踩板。”

     依旧有交警来阻止少年们踩板上路,依旧有学校禁止滑板进校园,依旧有家长拒绝买一块新板……作为滑手的主要成分,少年们在这个残缺、惨淡而盲目的国内滑板社会,还有数不清的限制。

      滑板真的很冷门,圈子很小但也单纯。板甚至与BMX,轮滑都差距极大。就我所认识的滑板人而言,他们大多固执而坚持,棱角分明。

      但我同样清醒地知道,棱角总有一天被磨圆,热血总有一天会凝固。

   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七十四条: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的滑行工具。

      啊,多么有趣的规章!多么无脑的限制!

      滑板起源于街头,却不允许板子在街头上滑行,我笑不出来。

      滑板相对于其他运动,起源真的很晚(篮球1892,现代足球1900入奥,排球1895,体操1952入奥),滑板也没有条条框框,更多的是随性和自由,是自我的挑战与释放,是自由的信仰。

      我还能说什么?这种既不修板场又不准上路,干脆直接明确规定禁止滑板出现,岂不更方便?

      是,滑板从来没有给我带来什么,真正的用处。只不过踩上板,带上耳机的那一刻,我还活着,热血沸腾。

     总有一天,人们会发现花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在“无用”的事情上是人类能达到的最大程度的奢侈。

“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。”

      16岁一定要活成16的样子,96岁也要活成16的样子。踏踏实实滑下去吧!

      我之所以说自己是个非典型滑手,是因为我坚信,最酷的不是18岁那年成Pro,而是88岁仍在板上。

      写着写着,我又想出去刷街了。75瓦的路灯正苟延残喘的投射出滑稽的昏黄光路,灯下滑板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,长长地伸到了1970年大洋彼岸的加州。

      即使最后我们迫于压力不得不向生活低头,但我们能成为滑板英雄,哪怕一天也好。

      滑板支撑起了孤独的孩子对欧美的最初信仰。

      远方的灯光,总会照亮世界的。

评论

热度(13)